“英语不过、万事皆休”,真的有必要吗?
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古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学校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学生说:“我毕业后既不出国,又不从事外贸工作,干嘛毕业前要通过四级考试?”
全民学英语
英语是目前唯一一种能够快速和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沟通的语言。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在中国英语教学史上,“改革”这个关键词不断出现:加大高考分值比重、教学法演进、开设小学英语课……一步步将英语推到举国操习的重要位置。
1982年1月的某天傍晚,北京、上海的许多院落里都传出了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的声音。谁都没有想到,改革伊始,一场英语学习风便席卷而来,而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的播出,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也开启了中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步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学习英语的手段和目的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变,出国热更是赋予了英语学习以实用的属性。
30年英语学习热,英语的作用也在逐渐改变,从学习的工具,已经慢慢地、部分地变成了成长的门槛。不会英语将会减少一条与他人沟通的渠道,而科研、商业对英语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让不少刚刚脱离校园的人有了新的学习压力。
当今的中国把英语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学习英语应有针对性,并且要有个“度”。
前几年,一位画家在北京某高校任教,连续两年没有招到一名研究生。不是没有好苗子,而是这些学生英语不过关,最终这位画家一怒辞职而去。现在考研的一些专业如:中国画、古汉语、中国历史......均要考英语。
就业时,许多单位不但要毕业证,还要英语的考级证。大学的英语成绩不算数,大学生还要拼命的去考级。难道学生的母语水平已经很高了吗?事实上,许多理科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连个简单的通知都写不通顺。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学习英语那么重要。英语当然很重要,这不用论证,岂止是英语很重要,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等同样都很重要,这同样不用论证。英语虽然重要,但所有的人都应当学外语并终身学外语吗?中国人又有多少能够用外语交流、能够阅读外文书籍、能够用外语写作呢?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值得吗?
学英语应该根据需要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学习时期,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精华有很多,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学习,比如历史、地理、哲学、法律、社会、伦理等,它们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与素质,使人终身受用。错过了大学及以前的学习时期,学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功半”都达不到。但事实上,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中,对学习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的“重视度”远远不如英语。
一位人大代表曾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把中小学生的英语必修课改为选修课。他认为,目前中小学的孩子们花在英语学习中的时间太多了:“如果按照每天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在一个孩子最美好的10年时光里,竟然有将近五分之一(18.13%)的时间花在了英语学习上。”
所以很多人认为,英语学习应该更科学,如果从事英语专业,或者从事对英语要求很高的专业,那么他就必须学英语、考英语。
现在,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人前往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学习和交流。目前中国人学习法语、德语、日语等的模式和方法应该成为今后学习外语的正确途径,可以概括为:确实需要就学习,也会学得很快很好。
智能互译设备助力跨语言沟通
现阶段,许多人学习英语的目的还是在于方便与不同母语的人群进行沟通。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翻译设备也逐步实现了现场翻译的功能。
今年四月份,中国科技企业科大讯飞发布了全球首款实时中英互译神器。这类翻译机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达到了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出国旅行,都能成为你的便携翻译官。在未来,跨语言沟通的障碍将由科技手段逐步消除。纯功利性的语言学习就不再非要不可。
总之,英语教学应该符合实际,需要外语的学科和职业,不但要学还要学好。在英语的教学和学习中,如果需要英语能力很强的,就必须认真教好、学好英语。如果不需要英语能力很强的,应该避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避免提高国家教育成本,比如现在遍地都是的英语补习班,就是一种对资源和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况且,那些从事中医、古汉语、二十四史研究等工作的,不管在实际工作中能否用到英语,只要参加职称评定,就必须经过外语考试这道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必要的。
值得欣慰的是,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为此,教育部定下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多元的现代化外语测评体系,同时推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过去两年里,教育部组织了国内外一百多位专家学者共同进行中国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已完成主体研制,预计今年正式对外公布。我们期待一个更加符合实际的英语教学环境,改变我国“英语不过、万事皆休”的尴尬局面。
“英语不过,万事皆休”
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留言区见~
作者:肖 健
素材部分内容综合自网络
供稿:团河南省委
暖心一刻
【新疆:老人坚持25年,免费教出2000多名孩子】25年前,潘玉莲回到新疆疏勒县,创办“爱心小课堂”,免费为当地各族孩子辅导学业。她每个月的低保金除了维持生活开支,剩下的钱基本上都用在了孩子身上,购买铅笔、本子、奖励用的小红花等。25年来,她教过的孩子超过2000名。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0248pt9is&width=500&height=375&auto=0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校 审 | 李 翀
编 辑 | 肖 健(团河南省委)
共青团中央
微信号:gqtzy2014
觉得不错,请点赞↓↓↓